红楼如此多娇----亵渎红楼。前世恩怨,今世偿还,当贾环前世的灵魂逐渐觉醒的时候,他会以怎样的方式对待金陵十二钗?
当然与天斗的道路上美女一个也不能少……红颜自古多薄命!无论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还是《板桥杂记》中的秦淮八艳,没有几个能好好收场的,给世人流下了太多遗憾,太多感叹!如果有熟知历史的人穿越回去,那个家伙还十分好色,兼且足够阴险毒辣,那些美女们是否能少些遗憾多些快乐呢?绝对的历史种马小说,完全的亵渎红楼,无论是泼辣的王熙凤还是尊贵的元春,哪怕是病态恹恹的林妹妹也逃不脱主角的魔抓,军事争霸与YY猎艳并存,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红楼,尽在亵渎红楼!
贾环生平;转载,来自百度贾环《红楼梦》中人物。
贾环,父贾政母赵姨娘。排行贾政第三子。庶出。从玉字辈,与珍,琏,宝玉是兄弟。在《红楼梦》里,贾环可以算的上至头至尾不得人心的一个主儿了。贾环在贾家本是正经主子,即使是庶出,因为父亲的缘故,也顺理成章成为世袭爵位的第二继承人,理应是众人巴结攀附的对象。然而,正由于他的客观存在是宝玉继承家业的潜在威胁,王氏姑侄处处贬抑贾环,加之贾母不喜,众人更是踩到他头上。封建大家族宗法规矩,长幼有别,嫡庶差异,附势奴才,亲疏远近等像多面万花筒一样,早早呈现在贾环面前。
而赵姨娘的一直以来的不得势和种种埋怨,则在很大程度上使贾环从幼年就直面封建大家族奴婢的三流九等、规矩的严厉广泛,而且还有正室偏房的严格等级,嫡出庶出的亲疏远近,年长年幼的井然秩序,得脸不得脸的实际差异。“他呱呱坠身于嫡庶有别、家法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禁锢之中,在赵姨娘不断争宠夺势以正主子名分,然而却又一次次惨败的过程中度过了呀呀童年。对兄弟间不平等的待遇愤愤然使贾环以他顽童赤裸裸的方式,自发地抗议‘掂人分两,放小菜碟儿’的做法,公开与视若凤凰的宝玉争强,不仅未能达到幼稚的愿望,反而更引起了贾府执事集团的厌恶和排挤,这种恶性循环的生活,也就使得他的性格畸形发展,表现出悖于常理的心理特征。”
⑴小说中与贾环关系最亲近且描写较多的是贾政、赵姨娘、探春、彩霞这四个人,他们对贾环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编辑本段]子不教父之过贾政其人,我们所能看到的不外乎是他对贾宝玉,贾环二人的严酷和冷漠,他对儿子似乎没有任何的疼爱之情。在《红楼梦》中,大部分人看到的总是贾政对宝玉的种种嫌恶和厌弃,却少有人看到贾政对宝玉至少有怒其不争之意,对贾环而言,根本没有父爱,父亲贾政一点也不喜欢他,甚至连和他置气都省了,简直可以说是轻慢无视到了极点。“宝玉的种种行为虽令贾政头疼,但在贾政心中,两个儿子的形象是怎幺样的呢,一个是‘神彩飘逸,秀色夺人’。一个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宝玉俊朗的外表能至少能使父亲少气几分,贾环的神情言行却实在是令贾政更加添堵。”
⑵“小动唇舌手足耽耽”一回中,贾环与贾政两父子终于算是面对面进行了一场对话,关于这场对话,一直以来都成为众评家批判贾环时最多举证的事例,也拿来作为贾环手段恶毒心地卑劣的明证。而这场风波为什幺能掀起滔天巨浪,以至贾政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于他与宝玉过去”贾母要“收拾东西回金陵老家去”这种种都因为对象是宝玉,除了宝玉,也不可能令贾政如此震怒。比如换了贾环,了不得教训一顿打两下,不会弄到举家不宁,为什幺?因为“那宝玉就如活龙一般”贾政心里即使不爱这个儿子,也终希望他能接下这世袭爵位,把贾家发扬光大,从来没有将目光放在贾环身上。
让我们深思的是这样一句话,“……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
可见贾环对贾政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深深的畏惧,如果是一对正常的父子他们的关系绝不会是这样。一般来说,只有在面对一个人心理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才会吓成这样。贾政是贾环的父亲,面对自己的父亲却有如面对着洪水猛兽,可见平日在贾环心里,父亲无疑是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威严的,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位置。而自己则是时时担心着,生怕被父亲逮到错处,一旦行差踏错,而又正巧被父亲撞见,内心那中惶惶不安,又惊又怕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来。贾政没给过贾环什幺父爱,平时对儿子又多是训斥责骂,在他眼中,贾家子弟应该是谨言慎行,贾环胡乱的奔跑冲撞,无疑是不符合他心中对于贾家子弟的界定的,用他的话说,应该是“不成体统”贾政在《红楼梦》中是不苟言笑的,对儿子也没有什幺稍微中听点的评价,他的严肃令自己年幼的儿子的心灵蒙上阴影,除了怕还是怕,在这种不正常的关系笼罩下,亲情几乎是荡然无存。说起来好像不像是两父子的关系,倒像是水火不容的上下级关系。
而贾环在这一回中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我认为除却对宝玉得宠的愤恨的发泄以及想之外,大多原因在于他也希望能够借诋毁宝玉来提高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虽然上面提到贾政没给过贾环什幺父爱,甚至到了贾环视父亲如洪水猛兽的地步,但是贾环还很年幼,渴望父爱,希望父亲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也是毫不奇怪。在贾环心里,如果没有宝玉的存在,所有人对他便都不同了,父亲贾政也更会如此。所以当他发现机会来了,“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他就趁左右无人之机夸大金钏儿死的情景、诬告宝玉因奸不遂,逼死人命等等。为了达成某种目的不惜中伤别人,贾环这样做多少是与他母亲平日里举止言行对他的的影响分不开。赵姨娘在求贾政把彩霞给贾环做妾时,同样也是摒退丫鬟,大进谗言,说宝玉房里早已有人了,贾环房里也应该有个云云。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贾环平时在这种环境里耳濡目染,将赵姨娘的手段学了个十成十,遇到危险就套用。因为贾环的中伤,宝玉被打了个半死,贾府也闹了个人仰马翻,这并没有带给贾环任何好处,反倒更证明了宝玉在贾府的地位,这一点,想必是贾环进谗言时始料未及的。而贾政对于贾环的态度,也依旧如故,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
有段很微妙的描写,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这一回里,贾政让宝玉贾环作应景诗,贾环的诗令贾政大为不悦,而独有一人夸赞贾环,那就是同样在贾府不得意的贾赦:“这首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我爱他这诗,竟不失我们侯门的气概。”
不仅赏赐了较宝玉贾兰多得多的玩物,甚至说:"以后就这幺做去,方是我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慌得贾政急忙劝住:“那里就论到后事了”贾政的一句“那里就论到后事了”无疑是表明了一件事:他从未将贾环看作是贾府未来的继承人,即使宝玉如何不如他的意,换言之,无论贾环再怎幺出色,也不可能继承世袭爵位!事实明摆着,此时的贾环即使有上进之心,估计也被贾政如冷水般的话打击的完全泯灭了。
贾环在没有父爱的环境里,又受到来自贾府执事集团的打压,周围又都是如赵姨娘般自私卑鄙的人,他从小面对的都是人性中的丑恶,接触到的都是冷漠和虚伪。于是,他自发的反抗也不由的效仿赵姨娘的反抗模式——用卑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贾政对于自己的儿子,根本没有言传身教,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人,做什幺样的人,只是一味的苛责。听到贾环的谗言,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让贾环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还未经证实就对宝玉采取大棒政策,使贾环尝到诬告的甜头,从而更加向着奸邪之路前行。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贾环之所以成为一个手段恶毒心地卑劣的人,贾政绝对难辞其咎。
[编辑本段]母亲也是坏榜样所谓“姨娘”是赋予被主子收入房内的丫环的称呼,也是封建上层社会腐朽的一种特殊表现。赵姨娘在贾府中名主而实奴,处于一种半主半奴的特殊社会地位上,所以,凤姐的几句话,倒能概括赵姨娘在贾府的地位,“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也不想一想是奴儿,也配使两三个丫头!”
贾环第一次出场是在“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一回。贾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回家本来承望着能得到母亲的安慰,不想赵姨娘听了贾环的遭遇,并不心疼安抚,却像泼妇一样骂儿子是“下流没脸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把儿子当作自己争宠夺势的筹码,眼见儿子偏是一副不成才的样,赵姨娘还要随时替他收拾残局,更不见得能分出母爱来抚慰这不争气的儿子。她虽是贾环的亲生母亲,却心底狭隘,恶毒自私,更加身份低微,没有什幺修养,自己尚且如同泼妇一般,哪里能教贾环什幺好,就只会挑唆他闹事,贾环因闹事挨了打,赵姨娘又不能出面为他作主撑腰,最后倒霉的总是贾环。
作为母亲,赵姨娘对贾环的深刻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赵姨娘对宝玉和王熙凤是又嫉又恨,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用个什幺法子陷害他二人,最好能把他俩弄死,好让自己唯一的儿子贾环成为贾府爵位的继承人,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中,赵姨娘就用五百两银子请马道婆做法,想要彻底除去这两个眼中钉,她是这幺说的:“你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
在宝玉二人弥留之际,赵姨娘见到自己愿望即将达成,竟然得意忘形,对贾母说出了真心话:“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贾母马上喝道:“你愿他死了,有什幺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
贾母老于世故,她所代表的是整个封建制度的上层统治者,赵姨娘的心思哪里瞒的过她,她这样说,不仅仅是对赵姨娘的警告,甚至是最后通牒——就算宝玉真的死了,贾府的家业也不会落进你们这起奴才手中,你别做春秋大梦了。贾环在这点上受她影响最大。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中说“贾环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
他素日恨宝玉大部分都是受赵姨娘的影响,如今“这恨已经不是孩童间的小打小闹,文中他不是要烫一烫宝玉就算了,而是存心要烫瞎他的眼睛。想贾环那时不过十一二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如果不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自己的兄长产生这幺歹毒的想法。”⑶还有上文提到过的贾环在贾政面前诬告宝玉因奸不遂,逼死人命。也无疑是受了赵姨娘的影响。赵姨娘从来是有事没事都要寻找机会中伤诋毁宝玉的,她的举动让贾环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如何不择手段去达到自已的目的。在贾环的种种行为的背后,不难看出效仿赵姨娘的痕迹。
其实遍读红楼,大家看到的赵姨娘是一个自私,浅薄又恶毒的女人,简直一无是处到了极点。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有不断对掌权者进行反抗,她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掌权者,脱离卑微的地位带给她的那种痛苦与折磨,使她不必再低着头看着别人眼色做人。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大闹怡红院等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赵姨娘的刻毒卑鄙,我们更能看出她为了对权利的那种渴望。她完全没有给予过一双子女任何母爱,不能说她有什幺野新,她的一切对于权利的欲望都只是因为在姨娘这个位置上,她受到了太多打压。赵姨娘没有受到过什幺教育,她并不知道她应该如何改变自已的命运,只能直觉的通过不断的破坏,玩一些阴险的招数,表演一些拙劣的把戏,作出一些可笑的抗争。她注定是失败者,因为她不可能战胜整个封建制度。
而贾环就在赵姨娘身边看惯了她种种所作所为,母亲没有做一个好榜样,又没人给予妥善的引导,于是贾环从幼年时就已经向着奸邪卑劣的道路前行。有时候想想,贾环还不比探春,探春至少从小还被贾母带在身边教养,得享一些天伦之乐。和贾环比起来,贾宝玉何其幸运得到那幺多人的关爱。于是,更加觉得贾环其人让人嗟叹。孩子何其无辜,却无端成为利益的牺牲品,成为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畸形儿。
[编辑本段]姐弟之情薄如纸想说说探春,整部《红楼梦》只有这个女子能让我感到不寒而栗。在三春中,她是最有才华,也是最为能干的一个。曹雪芹形容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窈窕淑女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位没人儿,竟是粗俗的赵姨娘的亲生女儿,“小冻猫子”贾环的亲姐姐。古往今来多少人为她感到不值,认为她是乌鸦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按理说,探春也是赵姨娘所生,而且还是女孩,地位应该比贾环更不如,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在贾府中。探春以聪明干练脱颖而出,深得上下敬重,委以重用,得掌执事之大权。王夫人对她表面上淡淡的,新里却是和宝玉一样的,这种新理的矛盾,实际上也是对她出身与新志才干相矛盾的反映。探春何以能在贾府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上文提到过,探春自幼跟随贾母左右,加之天性聪敏,早就对贾府内部种种矛盾争斗知之甚深,她自命“才自精明志自高”绝不甘新像母亲和弟弟一样在底层挣扎,她不仅清楚地认识到嫡庶有别这一点,而且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她竭力回避不得势的亲生母亲,努力亲近贾府嫡系的王氏姑侄和宝玉。在兴利除弊的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实际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成了乌鸦窝里的凤凰。
为了稳固她在贾府的地位,甚至不惜把母亲和兄弟作为打击的对象,这位三小姐的新意如此坚定决绝,干脆得让人脊背发寒。曹雪芹曾经借宝玉说出这样一件事。探春给宝玉做了双鞋,而且似乎花费很大工夫,以致贾政见到都不由斥责道:“何苦来!虚耗人力,作践绫罗,作这样的东西。”
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
想想赵姨娘的牢骚也是有的放矢的,贾环是探春的胞弟,正所谓“疏不间亲”嘛。我们来看探春的回答:……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道:“这话糊涂到什幺田地!怎幺我是该作鞋的人幺?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幺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弟弟,随我的新。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白气。”
宝玉听了,点头笑道:“你不知道,他新里自然又有个想了。”
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他只管这幺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幺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像了!还有笑话呢: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顽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也是说没钱使,怎幺难,我也不理论。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了,他就抱怨起来,说我攒的钱为什幺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了。”
一句“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把母女姐弟间的情谊抹杀的干干净净。本来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探春看破贾府中的厉害关系,选择一条进身之捷径,我们也无法指责她有什幺错处。然而为求进阶不惜诋毁生母,说赵姨娘“昏聩的不像”“不过是那阴微卑贱的见识”却实在令人齿冷,不知道这跟卖母求荣有什幺区别。至于她说“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幺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那更是睁着眼睛说白话,对于贾环和宝玉的态度,随便谁都能看出其中的天差地别,贾环难道不想和自已的亲姐姐探春多亲近?整个贾府,除却贾政和赵姨娘外,只有探春和他最亲,可在他受委屈之后,最常找的人却是迎春。为什幺?大约因为只有在“二木头”迎春那儿,他才能体会到一点平等和尊重。而自己的亲姐姐,却怕的紧,所以在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中,他才会脱口而出:“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伏你。”
自己的亲姐姐,却视同洪水猛兽,这跟探春在其他人眼中可亲的形象大相径庭,因为探春从来没给过贾环一丝姐弟之情,所谓“谁跟我好,我就跟谁好”不如改为“吾惟跟权好”不知道探春对贾环这个弟弟可曾有过一点感情,反正遍读红楼你找不到探春贾环有什幺直接对话,这样一对亲姐弟,在贾府这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环境里,从始至终没说过一句话,她的冷漠无疑让贾环在贾府再次感到亲情的淡薄,母亲是这样,姐姐也是这样,为了追求权利,甚至连骨肉亲情都看的淡了,探春的无情很大程度上让贾环更了解权利的重要性,此时的他彻底明白了在封建大家庭中,得势与不得势,完全取决于你的身份地位和你手中掌握的权利。而姐弟二人在贾府中地位的云泥之别,都要归结于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探春彻底投入贾府执事集团的怀抱,获得了尊荣的地位。而贾环,却始终做着徒劳的反抗,以敌视的态度对待执事集团,不仅不能改善自身所处的环境,反而更引起执事集团的厌恶和加倍的排挤。贾环对执事集团的反抗态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于权利的抗争,简单来说是一种报复行为,是权利改变了人心,使贾环失去了亲情的温暖,即使他的抗争微不足道,也使他失去亲情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编辑本段]爱情成为人性沙漠里的绿洲提到贾环,不得不说的一个女子就是彩霞,亦作彩云。彩霞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头,为人能干,对贾环也可谓是痴情一片。但这场环云恋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最终贾环还是负了彩霞。第二十五回发生了贾环推蜡泼宝玉的事情。众评家皆以为这是贾环恶劣行为的表现,却无人提宝玉挑逗彩霞之事。贾环与彩霞的事在贾府应该是公开的秘密。曹雪芹巧妙的通过金钏儿之口透漏出贾府众人皆知他俩关系非同一般,宝玉不可能对此毫不知情,就在这种情况下,宝玉仍百般挑逗彩霞,也难怪贾环嫉火中烧,想烫瞎宝玉的眼睛。在爱情中人们往往都会失去理智,确实也很正常。这也算的上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我想没人会看着别人调戏自己的女朋友而无动于衷吧,而贾环本身在面对宝玉时有带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他想让宝玉毁容,有一部分应该是自卑感在作祟。
在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中,贾环向宝玉要龄官送给芳官的蔷薇硝,芳官却把掉了包的茉莉粉给了贾环,贾环得了硝,兴兴头头要送给彩云。贾环的这份心与宝玉得了好东西要留着给黛玉是很像的,此时贾环对彩云的爱应该也是真诚的。毕竟从他懂事以来,彩云是唯一一个真正对他好关心他爱护他的人,即便是贾环再卑鄙,他总还是一个孩子,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的。当得知芳官偷梁换柱时,他也没有生气,反说“这也是好的,总比外头买的强”这番话,颇具度量。此时的贾环确实成1了不少。恋爱中的人都会冒些傻气,心态显得宽容平和。他不介意芳官的公然欺侮,因为在他身边已经有个彩云——一个真正爱他的人。他只想沉浸在与彩云的脉脉温情之中。由此看来,彩云对贾环的影响之大,绝对无人能及。贾环从小就生活在尔虞我诈,虚伪和仇恨的环境中,他的心比一直生活在爱中的人更加敏感。有这样一个人能给予他真诚和关爱,他的心灵也因此得到洗礼,变的不那幺尖锐,逐渐平和宁静起来。他不想再惹事,宁愿被赵姨娘责骂他没用,也只是自己躲出去不理睬罢了。
环云之间好景不长,玫瑰露事发。彩云起先不肯应,直到平儿旁敲侧击,羞愧难当,便应承的确是自己拿了些给贾环,什幺责罚她也一概都领了。宝玉钦佩她的敢做敢当,便替她应了。这边贾环却起了疑心,将彩云凡私赠之物都拿了出来,照着彩云的脸摔了去,说:“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你不和宝玉好,他如何肯替你应.你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与一个人知道.如今你既然告诉他,如今我再要这个,也没趣儿。”
贾环知道自己平安无事并不开心,甚至把所有彩云给的东西都扔还给了她。因为贾环恨彩云叫宝玉替她应了玫瑰露一事。在他心里,彩云和宝玉一定有暧昧关系,否则平白无故为什幺宝玉要帮彩云应下来。这一则说明贾环敏感多疑,他一直在虚伪和谎言中长大,对周围人根本谈不上信任二字,甚至连彩云也不例外。二来也说明凡是事关宝玉,贾环就难以遏制自己的自卑感,他不相信有宝玉的存在彩云会只爱他一个。这和贾环身处的环境有关,人人都宠爱宝玉,没几个人能看的起他。唯一对他好的彩云,偏偏宝玉又几次三番的招惹。他对彩云的感情是真诚的,所以更加无法忍受彩云跟他好的同时也跟宝玉好。所以一听到彩云说宝玉应了玫瑰露的事就有这幺激烈的反应,甚至立时要与彩云分崩。这大概是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吧。
很多评论家认为贾环对彩云根本不是真心,或者说在他心里根本没有将彩云视为平等的人,认为二人身份悬殊,证据是贾环曾说过彩云也只是个丫头,去了,将来自然还有。我却认为不然。贾环身边唯一对他好的人从头至终只有彩云一人,没有哪个人会漠视真心对待自己的人,尤其是对于贾环这样从至亲那儿都没得到过真情的人来说,彩云的情像沙漠里的绿洲,滋润着贾环的心田,然而这种爱里容不下一丝不纯,当贾环感到威胁时,他马上就用绝情来自我防备。宁愿和彩云断了一切关系,也绝不允许一丝一毫的背叛。环云间这段短暂的爱,是可一而不可再的。贾环在玫瑰露事件之后,应该说就完全放弃了对真挚感情的追求,无论亲情还是爱情。他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在顺应封建礼教规范的同时,也渐渐抛弃了自我人性中的本真。
[编辑本段]写在结尾的话贾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弱势人物形象,他身为主子,却从未受到过他人的尊敬和应有的关怀。其父贾政,为人古板严苛,他的严肃令自己年幼的儿子的心灵蒙上阴影,他从未给过贾环一分父爱,也没有对贾环错误的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使贾环更加向着奸邪之路前行。其母赵姨娘,贾环打小与其相依为命,深受其影响。可惜她没给儿子树立过任何正面的榜样,贾环从她身上只学会用不择手段去争取自己所想要的。探春是贾环的胞姐,却为了追求权利投向执事集团的怀抱,使贾环再次感到亲情的淡漠,他对执事集团的反抗,也带着一丝报复的快感。在贾环贫瘠如沙漠般的生命中,彩云的爱是唯一的绿洲,它也使贾环的性格发生过短暂的转变,虽然这份爱持续的时间不久,可与贾环周围淡漠的亲情比起来,这份爱显得越发弥足珍贵。可见,贾环的性格的发展变化是与他所处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他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贾环性格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这种特殊性格除了自身因素之外,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他的父母没有给过他正常成长所必须的父爱和母爱:父亲贾政的严苛压制使孩子的天性受到打压,不能健康发展,在行为出现偏差时又不曾及时予以纠正;母亲赵姨娘自私狭隘,不良的言行带给孩子恶劣的影响,使他的人性扭曲,性格畸形发展。他的胞姐探春为了向上爬,不念丝毫亲情,甚至不惜把生母和兄弟作为打击的对象。亲人们的冷漠使贾环无数次感到亲情的淡薄。他人性中的种种劣根性更像得到土壤的幼苗,越加蓬勃生长。他在爱情中寻求温暖,此时彩云给了他真挚的爱。在贾环的一生中,受到的都是冷漠打击,别人轻侮的眼神,暗地里纷纷的议论,这些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心性本来就偏离正常轨道的贾环又被推向了更深的深渊。而彩云像沙漠中的绿洲,滋润了贾环干渴的心田,虽然好景不长,但贾环也因此而改变过自己的性格。随着这段爱情的消逝,贾环对于感情是完全绝望了的,无论亲情还是爱情,他都一概不报希望,以绝情处之。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在我眼中,看到的贾环,他是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他是被封建礼教吞噬的,他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他是得不到救赎的孩子。
他让我想到鲁迅在《狂人日记》的结尾写到的一句话:“救救孩子!”
《明武宗宝训》中曾有言子不分嫡庶,大户官宦人家,乃至皇族亲王,侧室都不在少数,至于皇帝之嫔妃更是难以计数。便这贾府,窃以为贾赦,琏二亦有庶出之嫌疑,在父系社会里,男子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所以以为环三在众人眼里自也是主子,至于此主子与别的主子的区别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便有这区别,在这人人皆有颗富贵心的贾府所受待遇自也是不一样。
莺儿满心委屈,见宝钗说,不敢则声,只得放下钱来,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庚辰侧批:酷肖。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庚辰侧批:倒卷帘法,实写幼时往事。可伤。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二十回]丫鬟眼里的环三。
凤姐在窗外过,都听在耳内,便隔窗说道:“大正月又怎幺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幺!凭他怎幺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庚辰侧批:反得了理了,所谓贬中褒,想赵姨即不畏阿凤,亦无可回答。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幺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顽去。”
主子眼里的环三。
一奴一仆眼里的环三,是个惫懒人物,倒也不差,但谁也没否认环三主子的身份,不是幺。这个时期的环三还小,但是长大了,是政老爷膝下的老三,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前程。
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今儿听他要顽,让他上来坐了一处。[二十回]他[宝玉]想着:“兄弟们一并都有父母教训,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还有人背后谈论,庚辰侧批:此意不呆。还禁得辖治他了。”
[还是二十回]贾环叔侄亦到。贾政命他们看了题目。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七十八回]贾政看了,亦觉罕异,只是词句终带着不乐读书之意,遂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
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七十五回]说的贾赦等都笑了。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
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幺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七十五回]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七十八回]又看贾环的,是首五言律,写道是: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
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
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
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
众人道:“更佳。倒是大几岁年纪,立意又自不同。”
[七十八回]呵呵,这一大段一大段的,就摘这幺多吧,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什幺?那个在大观园里小丑般的环三,在这些严肃的场合,在这些严肃的人的心里,始终是贾家传人,信否?而且居然也会做诗,虽然看起来比宝二差点,更比不上钗黛的。那幺我是否可以说子不分嫡庶?环三长大以后在贾府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应当是可以的。
至于环三和赵姨娘为何常诉说不公,找别人富贵眼的原因的时候,看看他们娘俩自身有没有问题。环三是个小孩子倒也罢了,童言无忌,大人和你计较什幺?大观园里有几个大人?被那些丫鬟们取笑的何止他一人,宝玉受的气还少?我认为他们娘俩的景况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自身尊重些,谁也犯不上惹这个嫌,不是幺?大的心熊狭窄,气量短小,偏还没见识,卤莽也就算了,愚蠢的卤莽造成他们现在的境况,而且实际上他们受到了什幺损伤没有?这个环三好象一直是没病没灾的。闹的最厉害的几次,都是赵姨娘这个蠢女人自作自受而已。同时,也是因为这点让心境极高的探春三姑娘极为恼火。儿不嫌母丑,探春也并不是和赵姨娘老死不相往来,宝玉在和黛玉说燕窝的时候赵姨娘走进来看黛玉,黛玉知道她是“从探春处回来的顺路人情”可见母女还是有亲情联系。只不过“太太每每疼我,都是姨娘屡屡生事”实在是恨铁不成钢啊。探春对这段母女感情处理的让人有点辛酸,老的太不象话,小的也太气性高了点,不愿意深究了。
拿另一姨娘对比,探春责骂屡屡生事的赵姨娘:“你看人家周姨娘!”
周姨娘是一无所出,景况也好不到哪去,但是比闹腾的欢的赵姨娘要好的多了。还是回来,赵姨娘闹腾的资本是环三,闹腾的原因是自己和环三,闹腾的方式是胡搅蛮缠,闹腾的后果是鸡飞狗挑,人见人厌,她只知道搬倒凤二和宝二,可以说她选对了目标,但是她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所以她是如此景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贾环扭曲的人性红楼梦里,最可怜的是谁?不是林妹妹,不是宝哥哥,不是那个被塞勒马粪的焦大,不是被凤姐弄小巧整死的尤二姐,不是跳了井的金钏,不是被王夫人冤枉成了狐狸精的郁闷死的晴雯,不是被他老爹卖给家庭暴力倾向的孙绍祖德迎春,也不是那个从小被拐卖被夏金桂的香菱,这些人都很可怜,可是至少她们都有过美好的回忆和曾经的梦想。他们是作为人存在的。而贾环,从一出场,注定就是个参照物,参照宝玉的光辉形象存在的。他注定活在宝玉的影子下,温暖阳光赞美是和他无缘的,这幺个“人”就这幺从孩子长到了大人,心里面,装满的是恨和复仇的意识。
贾府是有实力纳妾的。妾在这个家庭里是半个主子,可是看看荣府里面,这半个主子过的还不如得脸的丫头和大管家。妾生的孩子,是主子,作为母亲的半个主子是没有管教的权利的,而庶出的孩子的前途是很黯淡的,女孩子(参照55回凤姐说的“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可能因为是庶出而被男方看不起,到婆家因为娘家没有人被欺负。男孩子还好点,因为可以通过科举有离开家的机会,要不探春也不会说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可是男孩子真的比女孩子好过幺?我们来看看贾环的情况就知道了。
探春是跟着老太太贾母的,一应穿着用度连林妹妹在内,4个女孩子都一样的。而贾环的生活费每个月2两月钱然后读书还有8两银子的点心钱,贾环的钱是赵姨娘管的。在贾府里面,你要用人,肯定要花钱,看看岫烟2两银子不够花要典当,就可以知道了。宝玉虽然一样的零花钱,可是吃穿用度还有老太太另外给,每年还要过生日,有人孝敬鞋袜。还有8个大丫头做针线活儿,比起其他人,他的衣服装备可要细致多了。看红楼梦,贾环总给我留下个猥琐的印象,都是那时候电视剧闹得,其实想想参照探春的样子,宝玉来看,贾环再组合也不会很差。可是怎幺会给我这个印象呢?
俗话说“人靠衣裳,佛靠金装”首先是服饰,这个贾环比起宝玉可不是差一两个级别的。第二就是自信。想想那宝玉从小被人说有灵气,在家有贾母,王夫人宠着,下面的人也跟着捧,出了内宅,外面读书,门客学生里面也是捧的夸的,就看17回,回了衬托宝玉的才情,清客们都故意说俗的衬托宝玉。那宝玉也就越来越觉得自己有这幺两刷子,也就贾政,里面的姐妹们偶尔打击一下,不过前者他是怕惯了,后者他是乐意的,不影响他的自信。那贾环就差了点,里里外外大家都拿他和宝玉这个哥哥比,还有规矩做弟弟的要怕做哥哥的,偶尔他得了一次表扬还是75回贾赦说的。
第二,教育。宝玉是跟着贾母的,每次大家说宝玉不在乎钱财这些俗事儿,我总觉得那是从来就没有缺过,所以不在乎。孝敬贾母,王夫人那几段,每次都让我想到巴尔扎克在《欧也尼葛朗台》里面说查理的话,那是因为父母对他的愿望都是满足的,才种下这幺一点少有的孝心。他是天生的幸运儿,根本不需要挣,就可以唾手可得。可是贾环不一样,通篇我就没有看到有谁教他怎幺做人。宝玉的启蒙教育是元春进宫前和贾母一起,因为王夫人年纪大了,管不动了。元春和宝玉差了10岁以上的样子,正好也懂事儿了,不在乎有个小哥跟屁虫,而小孩子总是乐于和大孩子玩的。宝玉去上学,自然有人跟他要好。可是贾环呢?探春比宝玉还小1-2岁,比贾环大不了几岁,宝玉是不太要和男孩子玩的(除非长得很好看)要宝玉做哥哥的带着弟弟是绝对的不可能的。探春呢,她是很敏感的,她很忌讳自己的出身,贾环这个弟弟的存在,是不是总提醒着她自己的庶出身份呢?而且岁数差别不大,她没什幺可以教这个弟弟的,所以干脆不见得好。王夫人?她也就只管宝玉的生活,宝玉的早期教育都是元春帮着教的,对自己的亲生的也如此,更别说庶出的,虽然你也能看到她要贾环去她屋子,可是却是抄佛经,而宝玉呢?去了就是被宠的(第25回)那个屋子里面,也就彩霞和他要好,其他人心底里是看不起贾环的。想必这种看不起是积累很久的了,要不也不会在20回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却都是闲时。贾环也过来顽,正遇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贾环见了也要顽。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今儿听他要顽,让他上来坐了一处。一磊十个钱,头一回自己赢了,心中十分欢喜。后来接连输了几盘,便有些着急。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作定了五,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只叫“幺”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那骰子偏生转出幺来。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是个六点。莺儿便说:“分明是个幺!”
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
莺儿满心委屈,见宝钗说,不敢则声,只得放下钱来,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宝钗不等说完,连忙断喝。贾环道:“我拿什幺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
这段里面有两句话值得玩味,一是说“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
还有就是[贾环道:“我拿什幺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
]。宝姐姐为人一向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可是其他姐妹呢?当时贾环说出这句话,可见平时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这种恨意,最后转嫁到了宝玉身上。想必贾环对于自己的出身和探春一样的恨。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探春表现出来的是泼辣要强敏感,那幺贾环,比探春要走的更加得远,他是男孩子,所以赵姨娘要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压在贾环身上,长年累月下来,贾环的性格就变得阴暗,认为全天下都是势利的,自己身上的受到的漠视轻视,就要加倍的返还。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贾环的心理就扭曲了。没有亲情,没有感情可言。所以开始他会打小报告,也会毫不留情的对待对他好的彩云/彩霞。对他来说,自己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扭曲的人还能是人幺?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讲,可恶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互为因果。
贾环灯谜之谜2、贾环灯谜之谜(宝玉原型新证节选)-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第一个灯谜是贾环作的,第二个灯谜是贾母作的,第三个灯谜是贾政作的。为什幺会有这个顺序呢?因为第一个灯谜的谜底是交代宝玉的顺治四子同母弟身份,这是一部红楼的核心谜底,当然要居于首位;第二个灯谜的谜底是曹宣的养母孙氏,兼及宝玉生母董鄂妃;第三个灯谜的谜底是宝玉的养父曹玺兼及他的亲生父亲顺治。其余众姐妹和宝玉、宝钗和黛玉灯谜,以及书中的所有谜语,都是围绕宝玉一人的身世遭遇从不同角度展开的。所以只要揭开了前三个灯谜的谜底,也就等于掌握了《红楼梦》一书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基本范围,也就为揭开其余众姐妹和宝玉、宝钗、黛玉灯谜以及全书的的谜语,以及作品中全部内容的谜底,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国学论坛所以只要解开了在全书中处在核心地位的贾环灯谜,就等于点开了一部红楼的“死穴”也就“功过半矣”正因为此谜如此重要,作者才通过太监之口故意强调“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没猜”作品有“智通寺”脂批有云“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
太虚幻境的对联后来又改成“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可见作者和批者是非常强调此书的谜语性质的。尤其是“愈不通愈奇,愈错会愈妙”这个批语,更是对此书谜语特征的极力强调。比如作品说元春生在大年初一为奇,宝玉出生衔玉为奇,都是因为其中有特殊含义,按常理都是不通的。所谓“愈错会愈妙”指的则是谜语中的别解法了。比如元春生日为1月1日其实是在特定意义上来暗示宝玉的1660年2月1日生日(宝玉的真实生日其实是2月6日辛卯日,但为了更准确地暗示宝玉与其他人的关系,作者就用这个2月1日来代替这个2月6日了。详后文。宝玉玉落草含玉的本义指的就是宝玉的这个2月1日生日,引申义指的则是曹宣的1662年生日,个中缘由,说来话长,不遑赘述。而太监指出贾环灯谜“不通”其实作者是想藉此来暗示此谜的极端重要性,是应该结合“愈不通愈奇”的批语来看的。“娘娘没猜”反写了猜解此谜的重要性,作者想到了此谜不会太引起重视,故有此说;当然作者也不希望人们对此谜过分重视从而导致了对整个《红楼梦》谜底的发现,也就是希望人对此谜的真正谜底别深入追究即“没猜”贾环灯谜:“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爱在床上坐,二哥爱在屋上蹲。”
元宵时节,众姐妹中只有贾环和迎春没有猜对元春制作的灯谜,而同时贾环制作的这个灯谜元春也没有猜。这是因为,宝玉作为太子的最后一个日子甲寅日在立春的前一天,就是“迎春”命名的寓意所在(古代有在立春前一天迎春牛芒神于东郊的礼俗,称为迎春)这一点是很难为读者猜对的。而贾环的灯谜则配合迎春命名的寓意,来进一步交代这个被立为太子之人的身份。
此谜在所隐物件的层次上,谜底是枕头和兽头。其不通之处在于:一是枕头和兽头不应该分别叫做“大哥”和“二哥”二是若从兄弟数量的角度看,既然“大哥”“有角”即兄弟手足共八个,那幺按常理“二哥”兄弟自然也应该八个才对,否则象谜面上说的就前后矛盾即“不通”了。但在作者的真正谜底中,这个谜语就没有什幺不通之处了。此谜的首要之处,是要把这里的“大哥”“二哥”别解为兄弟关系。然后才有可能发现,这里的“大哥”是指宝玉之兄四子,在正史的记载中,包括他自己四子共有兄弟八人,也就是顺治只有八个儿子,所以说“大哥有角只八个”(但其实这又是“不通”的,因为历史事实并非如此)之所以用枕头来作为这个谜语的谜底,表面上即作为谜面是因为古代的枕头为六面体,共有八个角,而其史实内涵则是:四子已死,人死后在棺木中要枕着枕头,与人入睡时的姿势完全一样。枕头当然“只在床上坐”了。这里的“二哥”首先是指宝玉,即四子的这个不载于正史的同母弟。这是从同一生母的角度来排的,哥俩共有一个母亲,宝玉自然就是“二哥有角只两根”其次,作为上述本义所衍生出来的寓意,这是就宝玉变成曹宣后而言的。在曹家曹寅为大哥,曹宣为二弟,兄弟二人,故曹宣这个“二哥”自然就是“二哥有角只两根”了(按史书记载这是不通的,因为在史书中曹宣并不是顺治四子的同母弟。同时在曹家曹宣下面没有弟弟,就不能被称为二哥了。但在上述意义上,“二哥有角只两根”却是一通百通的了,即当把曹宣理解为顺治七子的时候,他下面就有弟弟了。这就是贾环灯谜表面上不通,实际上却是最为通畅的缘由所在了)但这个衍生的寓意并不具有掩盖其本义的功能,因为这里的“二哥”的谜底是螭吻,它是龙所生的九子之一(见后文)而曹宣表面上并不是龙即帝王的儿子。但这个衍生的寓意可以起到暗示曹宣的作用。我当年就是这样考虑问题的,即把曹宣的“前身”理解成顺治四子即“大哥”因为他比曹寅大一岁所以应该是曹寅的“大哥”但由于他实际上是顺治的八个儿子之一,所以“大哥有角只八个”但顺治四子流落曹家成了曹宣后,在世人眼中他就成了曹寅的“二弟”也就是“二哥有角只两根”了。当年的这个理解,一般来说,也是相当有道理的了(作者的许多构思都引向顺治四子,如绛珠仙草等)但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漏同:就是这个“二哥”应该是帝王所生的九子之一这一点无法落实。当年我或许是考虑到,作为谜语,作者没有办法做到处处圆通无碍,天衣无缝,也就没有作进一步的探究。当我们把《红楼梦》中的这个谜语和曹家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现,在我们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中,曹家能有兄弟二人者,只有曹玺、曹尔正和曹寅、曹宣这两代,而曹玺这辈和顺治他们是一代人,二人中的任何一人都不可能是跑到曹家的太宗的儿子,加上黛玉的2月12日生日和曹宣的花朝生日相同这个条件,我们自然就会把顺治的儿子之一和曹宣联系在一起了。
宝玉的假生日是1660年2月1日丙戌,丙戌的纳音为屋上土。《三命通会》卷一:“丙戌丁亥屋上土。”
所谓纳音五行,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古代对干支五行属性的又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正五行,比如甲乙为木,丙丁为火,寅卯为木,午巳为火之类。纳音五行则是依照古乐六十律建立起来的,并用五行与60甲子相配,其中原理十分复杂,不过这和我们的研究没有什幺关系。对于作者来说,纳音五行只不过是他用来隐写具体日子的一种方法而已。!“屋上土”当然就是房上了,所以说“二哥爱在房上蹲”之所以用蹲在屋脊上的兽头来隐写这个日子和宝玉的皇子身份,还因为屋脊中的兽头即螭吻,俗传为龙所生的九子之一,正好可用来隐写曹宣实际上兄弟共为九人,他是九子之一的特征。古代向有将皇帝比喻为龙的风俗,所以将顺治比喻为龙并无任何勉强滞涩之处。清代帝王中,太祖属羊,太宗属龙,顺治属虎,康熙属马,雍正也属马,乾隆属兔。虽然太宗从属相上符合“龙”的条件,但他生有11个儿子,所以这个谜语中的“二哥”不可能是太宗的11个儿子之一。查从太祖起到乾隆止的清代皇帝中,在正史记载中没有一个皇帝生有九个儿子:太祖16个、太宗11个、顺治8个、康熙35个、雍正10个、乾隆17个。这个记载显然应该是正确的,如果说有误差,误差也不可能太大。所以其中误差最小,最接近九个儿子的皇帝,就最有可能是生有九子的那个帝王即那条“龙”了。所以贾环灯谜中的“二哥”作为帝王的儿子,就最有可能是顺治的九个儿子之中不见诸史书记载的那个儿子了。
并且,李东阳《怀麓堂集》云:“龙生九子不成龙……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角兽头是其遗像。”
则把曹宣用螭吻来隐喻,还巧妙地暗示了他原为“龙子”现在失去了皇子身份即“不成龙”的经历。这就是说,贾环灯谜在与顺治诸子的联系中,极其巧妙地写出了曹宣原为顺治四子同母弟的身份。与这个谜语相配合的最为重要的谜语,就是“螃蟹咏”了。曹宣作为顺治七子兄弟九人,作为曹玺儿子兄弟二人,把他的这两种身份“合二为一”就是兄弟十人,而螃蟹就是前有“两角”后有“八足”的动物,正好可以成为曹宣身份的象征和指代符号。而众人咏螃蟹的时候突出的是吃螃蟹者的贪欲,所谓“长安涎口盼重阳”这是与螭吻之“好吞”、中山狼之“贪还构”(详后文)相配合的。咏螃蟹的时候为什幺宝钗之作要被尊为最佳呢?因为宝玉之作主要是指代了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黛玉之作主要是指代了宝玉的曹宣身份,宝钗之作主要是指代了宝玉的太子身份,三者之中,自然是宝玉的太子身份最为尊贵的了。
明白这些是极端重要的,比如87回说围棋谱中的“‘荷叶包蟹势’和‘黄莺搏兔势’都不出奇”这是什幺意思呢?!这里的“荷叶包蟹式”指的是在与顺治假七子隆禧的联系中来暗示曹宣的真七子身份。如前述蟹“二角”、“八足”共“十角”或“十足”是曹宣的顺治七子身份的象征。而隆禧生日为1660年4月22日,曹宣的生日是1662年花朝日,而历史上关于花朝日的说法有三种,2月2日、2月12日、2月15日(见《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花朝部》关于曹宣生年,见《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关于曹宣生日,见《楝亭诗钞》卷3《支俸金铸酒鎗一枚寄二弟生辰》我们不妨取2月2日,则把隆禧生日和曹宣生日联系在一起,就可以通过十二钗连接法来暗示曹宣的顺治真七子身份了。这两个日子连在一起月日相加,就是6月24日!6月24日是荷花也就是芙蓉花也就是莲花的生日。这就是诔晴雯之文名为《芙蓉女儿诔》黛玉所抽花名签为芙蓉花的真正内涵。作品中的大量构思都是这个谜语方法的产物,如香菱判词中的“根并荷花一茎香”等等。由于这个谜语方法是根据具体日子来最为确凿地暗示曹宣的顺治七子身份,也就是把曹宣“前生”和“此生”的兄弟数量通过荷花给展现了出来,也就好比“荷叶包蟹式”了。所以就有了金钏死了后其妹妹玉钏亲尝莲叶羹的情节:此时金钏指代了被规定为将来的太子并最终被立为太子的宝玉,玉钏指代了取代了宝玉的皇七子身份的隆禧。正因为隆禧生日和曹宣的花朝生日之一合起来扣莲花生日,所以玉钏才要“亲尝莲叶羹”的。故这个细节的真正内涵是:顺治的皇七子失去了皇子和太子身份流落曹家成了曹宣。由于曹宣的这个花朝生日指的是2月2日,与另两个花朝日2月12日和2月15日在数量比要小很多,同时1662年2月2日干支为丙午,和隆禧生日的干支相同,所以才说“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也就是这个日子在暗示曹宣与隆禧的联系中既“小”又“好”了。也因为花朝日共为三个日子,加上隆禧生日共为四个日子,所以才说:“管厨房的说,四副汤模子都交上来了。”
等等。
至于“黄莺搏兔势”就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当作者用2月1日来指代2月6日生日时,是从随卦的初九爻到上六爻也就是随卦的头和尾,随卦的隐语为黄莺鸟(详后文)这个6日的干支为辛卯,卯为兔,所以把这两个日子连在一起互相替代,就是“黄莺搏兔式”了。说它复杂,是因为只有联系作品中的大量细节并且真正从数理逻辑的层次上弄懂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内涵后,这个谜语的谜底才能相应地浮出水面。此处不遑赘述。`"w-接下来为什幺又说“‘三十六局杀角势’一时也难记难会”呢?当宝玉由于身世上的原因被从顺治儿子的队伍中除名后,也就是《玉牒》等史料中记下了隆禧为顺治的皇七子,生于1660年4月22日后,就好比隆禧这个顺治的八子出生,宝玉这个顺治的七子就从人间蒸发了也就是“死了”即“八子生,七子死”而他跑到曹家成了曹宣,曹宣的花朝日生日可以分别用2月2日、2月12日和2月15日来指代。那幺当作者要想把这些无法直说的历史真相隐写出来的时候,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顺治的假八子即永干出生的日子来传达“八子生”的意思,用隆禧这个假七子死亡的日子来传达“七子死”的意思,而把这两个日子都和曹宣的生日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暗示出曹宣与“八子生,七子死”之历史真相的内在联系即他的顺治真七子身份了。而顺治假八子出生之日即1660年12月23日的干支是甲辰日,顺治假七子隆禧死日即1679年7月15日的干支是丁未日。宝玉出生后2月12日为甲辰日(落实从“八子生”的角度来写宝玉变成曹宣的构思)2月15日为丁未日(落实从“七子死”的角度来写宝玉变成曹宣的构思)的第一个年份,就是1695年。此年宝玉即曹宣36岁,如果把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即一年比作一局棋的话(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者)此年就是第36局了。明白这一点,就会明白曹宣是顺治的皇七子了,他丧失了皇室中的手足兄弟,也就好比杀死了他的兄弟手足一样,也就成了“36局杀角势”了(此处的角与贾环灯谜中的“角”喻指兄弟手足的内涵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这样的日子在宝玉出生的第20年中出现就是“20局杀角势”了,在45年中出现,就是“45局杀角势”了,等等。要之,“荷叶包蟹势”也好,“36局杀角势”也好,其实都不过是假借所谓的围棋棋谱中的术语,来暗示人物身世遭遇的谜语,至于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棋谱,倒是无关紧要的了。我不懂围棋,但我觉得这样的几式应该是没有的,因为若棋谱中真有的话,按道理似乎应该叫“式”吧,怎幺能叫“势”呢?这是因为,用这个“势”字,是为了把最后一个为惜春特别加以推崇的“八龙走马”与黛玉春灯谜中“驰城逐堑势狰狞”的说法相配合,因为这个灯谜的谜底在咏物的层面上为走马灯,其实却是对作者用“八龙走马”方式来隐写宝玉的身世遭遇的暗示和交代。至于什幺是“八龙走马”就不象上面的“二式”那样简单了,其智慧度和难度都要高许多,所以作者写惜春“独看到‘八龙走马’,觉得甚有意思。”
这个谜语为什幺“甚有意思”呢?只好别处再说了,在此只能指出的是,这个“八龙走马”式比“黄莺搏兔势”等三式要复杂许多。
若四子为“大哥”即为顺治长子的话,宝玉即顺治真正的七子就应该是顺治的“四子”了。所以作品中出现了和宝玉同一天生日的四儿。这个人物和宝玉关系的寓意是:四子是顺治的真“四儿”他的同母弟是个假“四儿”我过去注意到了作品中的四儿在暗示宝玉的顺治四子身份中的作用,没能想到这是在贾环灯谜的配合下,为了暗示宝玉的真正原型是四子同母弟而不是四子这一点所设计出来的(当然四儿这个人物有把宝玉原型引向顺治四子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暗示出宝玉的顺治四子同母弟身份打下良好的基础。21回说四儿名蕙香时,宝玉则说“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幺‘蕙香’‘兰气’的”这是与《芙蓉女儿诔》中“生侪兰蕙”的说法相呼应来写宝玉的出生。宝玉先说“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幺蕙香呢!”
此话一是指顺治七子的出生是顺治和董鄂妃以及曹家的“晦气”因为他最终给这两个家庭都带来了灾难。二是指宝玉的假生日干支为丙戌日,因为1660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即小寒为丙戌日,作为十二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当然就是“晦气”了。一年十二个节气,十二个中气,在这个意义上小寒就是最后一个节气即“晦气”了。同时,这个2月1日并不是宝玉的真生日,而是其假生日即“假蕙”了-国学论坛所以作品中就有一个名佳蕙的丫头,佳蕙谐音就是“假蕙”意谓宝玉其实是顺治的假四儿。而作者之所以这样构思的主要原因,则是要传达出如下的历史内涵:顺治为了实现在四子身上没能实现的夙愿(即立他为太子而未遂)才在宝玉出生后便规定他为将来的太子的。这就是宝玉最后又入太虚幻境时所见对子中“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之语的真正谜底了:要立四子为太子未遂是因,宝玉出生后顺治就规定他为将来的太子是果,但四子已死,所以这两个同母兄弟并没有见过面即“相逢”明白这一点,才能明白一部红楼最为神秘的散花菩萨生下来后为什幺会“头长三角”了。因为宝玉出生时按照贾环灯谜的排行“大哥”四子已死,故宝玉上头理应只有五哥常宁和六哥奇授,所以包括他自己就是“(大哥死后)四儿有角只三根”了。若“头上的三角”不包括宝玉自己,就可以把曹寅算进来。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从宝玉变成曹宣后的角度来构思的了。所以称此物为“妖精”该细节显然是对贾环灯谜的谜语方法的一种呼应。这个散花菩萨对了解曹宣的身世遭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他“眼横四目”“身长三尺”是他出生后顺治就规定他为将来的太子的隐语,也是破解眼泪还债之谜的重要线索(详见它文)他被弃在冰山之后和补天石被弃而不用的寓意是完全相同的。他被得道的老猢狲抱回同中抚养,是曹宣被孙氏领养到曹家的隐语,因为孙氏生于1632年壬申年属猴。就算她1665年把曹宣领养到的曹家(故作品暗示黛玉6岁进贾府)此年她已经34岁了,若此年生孩子,对女子多早嫁的古人来说,也有点太老了,故可为“老猢狲”所以荣禧堂中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hai。金蜼彝用来喻指孙氏,申五行为金,且壬申的纳音五行为剑锋金,蜼是一种长尾猴,长尾就是“有后----5x6x7x8x点.C()m----”(见湘云灯谜)故作者用金蜼彝来喻指生于壬申年的孙氏有了曹宣这个儿子就是“有后”了。玻璃hai指代了曹宣,玻璃能把玻璃中的物体给遮挡住,容易让人看不清其形状,这就好比曹宣作为孙氏儿子的身份遮挡了他的顺治七子身份一样。这也就是作者把指代了隆禧的芳官(详后文)命名为金星玻璃宝石的原因:隆禧的顺治七子身份,遮挡和掩盖了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如果荣府指代了宝玉的七子身份,宁府就指代了隆禧的七子身份,所以荣禧堂命名中与荣相连者才为禧,好扣隆禧之名中的禧字。宁府一脉单传,一是指皇位的延续都是一个人一个人的顺序,二是指隆禧只生有一个儿子。而曹宣正好有四个儿子。所以从后代的人数上看,宝玉即曹宣也是“四儿”即“四个儿子”了。所以惜春的四丫头身份,就是宝玉的同母兄为大哥时他是“四儿”的隐语。宝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为“三春”宝玉的曹宣身份就是惜春了。当宝玉失去皇子和太子身份即成了曹宣后,就是“三春去后众芳尽”自然就是“惜春”了。所以惜春是专门用来指代曹宣的。曹宣其人是世人皆知并在相关史料中留下了一定的记载,不象他的前身即他所失去了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在史料中毫无记载,所以为了暗示这种区别,惜春的丫环就被命名为“入画”即载入史册的意思,尤其是曹宣还曾任过南巡图监画之职,所以更加直接地暗示了曹宣这种身份的惜春就擅长画画。作品中由她来画大观园的细节,其实就是对曹宣的《红楼梦》作者身份的一种暗示。所以,惜春从宁府抱来,只是曹宣前身为顺治的皇七子(用隆禧代之故为宁府)和皇太子身份(皇位单线相传与宁府子嗣状况相符)的隐语而已。等等。
宝玉在可卿房中入太虚幻境时,可卿嘱咐小丫头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猫儿狗儿打架,甲戌本此处有侧批“细极”这里的“猫儿”是指宝玉作为太子的最后一天甲寅日,寅为虎类猫,且他失去太子身份正好可用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来隐喻。这里的“狗儿”指他被立为太子的1月2日,古人称农历的1月2日为狗日(这就是作品中狗儿命名的部分内涵)所以“猫儿狗儿”这个细节十分精确地写出了宝玉作为太子的三个日子的头一天和最后一天。而从生活事件来看,这里的“猫儿”指他是顺治这个属虎的父亲的儿子,这里的“狗儿”指他被攻击是鄂硕长子的儿子。因为据此我推断鄂硕长子应该生于1634年甲戌属狗,这也就是作品中板儿和青儿的父亲为王狗儿的部分内涵了。
宝玉的假生日2月1日丙戌的6:10分之前在卦气图中为随卦的初九爻,真生日的7:55分之前为随卦的上六爻,随卦所值物候为仓庚鸣,仓庚即黄莺鸟,所以宝钗的丫环为黄金莺。20回宝钗、香菱和莺儿三个人赶围棋玩,贾环来参加。他掷个七点就赢,这是指宝玉出生时为顺治的皇七子。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个三点就赢,这是指宝玉出生时上头六个哥哥,最后到九弟出生时包括自己兄弟共三人。而他却掷了个五点,莺儿则掷了个幺即一点,他就输了。这里的五点是指顺治七子隆禧出生时包括他自己,活着的兄弟共为五人(顺治长子和四子前此已亡)这里的一点是指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即皇八子永干。这就是说,贾环赢了,是就历史真相而言的;贾环输了,是就史书中的记载情况而言的:历史上没有宝玉其人的存在。莺儿为什幺拍着手叫呢?因为宝玉假生日的6:10分之后为随卦的六二爻,此爻和之后的随卦的六三爻、九四爻可合成八卦中的艮卦,艮可取象为手。贾环为什幺瞪着眼,“六—七—八”地混叫呢?因为把生于1658年9月7日的曹寅算在内的话即混在一起算的话,宝玉出生时他活着的兄弟共五人,他就是六子,而他实际上是顺治的皇七子,把曹寅算在内就成了八子了。贾环为什幺耍赖时说是个六点呢?因为如上述算上曹寅宝玉出生时排在第六位,这个六点是对“六—七—八”之混叫的内涵的补充提示:从生死两个角度来算,从皇家和曹家两个家庭角度来算,算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k/J+92回写贾政和詹光下大棋,贾政让詹光两个子,结果还是赢了詹光七个子。这是指原为顺治七子的宝玉成了曹宣。把他的2月1日生日和1月2日计算一下,月份相加为3月,日子相加为3日,这就是探春3月3日生日的内涵。把曹宣的三个生日和代表宝玉的太子身份的最后一个日子甲寅日计算一下,月份是1+2+2+2=7月,日子为4+2+12+15=33日,就是7月33日,若7月为大月30日,就变成8月3日了。每月的3日月亮开始有光,所以宝玉失去太子身份后成了曹宣就是“沾(詹)光”了,同时也表明他成了曹宣是曹家沾了皇家的光。詹光此时指代了曹宣,在曹家他是曹玺的二儿子,所以贾政让了詹光两个子。詹光输了七个子是指曹宣原本是顺治的皇七子,他成了曹宣就是失去了皇七子身份。同时让詹光二子又暗示宝玉与同母兄论为“二哥”贾政此时指代了曹玺,他赢了七个子是指作为顺治七子的曹宣最终成了曹玺的儿子。与这个构思相配合,111回写妙玉与惜春对弈,妙玉让了惜春四个子,这是指宝玉同母兄即顺治四子为“大哥”的时候,作为顺治七子的宝玉为“四子(儿)”
同时二人单论宝玉又为“二哥”曹宣又为曹玺的“二子(儿)”
因为在让四子的情况下,“作棋”的时候应还二子,所以让“四子”这个细节本身,就含有惜春其人即曹宣既为“四子”又为“二子”的寓意于其中了。
52回:“只见宝玉的奶兄李贵和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周瑞六个人,带着茗烟、伴鹤、锄药、扫红四个小厮,……”
其中六个人加上宝玉共为七个人,是在暗示宝玉的兄弟全部出生后活着的兄弟共为七人,跟着四个小厮,加上宝玉共为五个人,是在暗示宝玉流落曹家后活着的兄弟共为五人。宝玉9岁时即早已成了曹宣后,顺治的长子在顺治二子还没出生时就死了,四子、六子和八子也都先后死了。此时曹宣活着的兄弟只有二哥福全、三哥康熙、五哥常宁、八弟隆禧四人。
所以70回众人放风筝时,宝钗的风筝“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这是指宝玉在被立为太子时活着的亲兄弟共为七人。古人常用雁阵来比喻兄弟关系,如《礼记.王制》“兄之齿雁行。”
而宝玉生日时黛玉说的酒面中有“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之语,折足雁是骨牌副名,其形如下「5」,其中的四个三点代表四只雁,当中的一点和两点代表另一只“折足雁”从曹宣丧失了皇子身份这一点来看,他就丧失了手足兄弟即“折足”了,也就好比这五只雁中的“折足雁”了。既然古人用雁阵来比喻兄弟关系,则和兄弟分离就好比折足雁了,《幼学故事琼林》“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
这就是作者选取这副骨牌来暗示宝玉身份的真正原因。而其中的“叫的人九回肠”之语,则是在巧妙地暗示曹宣作为顺治的儿子实际上共有兄弟九人。其中的一个回字起到了点睛作用:此处应该采用回文法来反读“人九回肠”从而读出“九人”的结果来。所以80回回目中就有了“懦弱迎春肠回九曲”的异文,把“人九回肠”变成了“肠回九曲”的顺序。这个就面本应宝玉(此时指代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来说的,却由黛玉(此时指代曹宣,因为黛玉生日和曹宣生日相同)替他说了,就是在明确地暗示:作为顺治七子原本兄弟九人的宝玉,流落曹家成了曹宣成了“一只折足雁”而在宝玉出生时,就他活着的亲兄弟而言,他因此就成了顺治的五子了。所以作品中就有了个人物为柳五儿。作品通过王夫人之口说她短命死了,后文则明确地写她没有死,有人就理解成续作者的笔误所致。其实后40回若真是续作,这种与前文龃龉之处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种前后矛盾的细节,正是作者为了暗示被当成死人的宝玉实际上并没有死这一历史真相,而故意设计出来的。
(q明白这些,才能明白31回湘云为何要送宝钗等四位小姐和袭人等四个丫鬟共八个绛文戒指了。戒指是戴在手指上的可喻指手足,手足扣兄弟,故这八个绛文戒指扣宝玉除了自己外还有兄弟八人(他自己用戴戒指的手指来指代)此回湘云讲了一大通阴阳一理的道理,最后翠缕说的点睛之语为:“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
据此,小姐为主子为阳,丫环为奴才为阴。古人又有生阳死阴的观念。则这里的小姐和丫环只是这八个兄弟中活着四个和死了四个的隐语。由此可知,《芙蓉女儿诔》中“指环玉冷,今倩谁温”的意思是:失去了真正的手足兄弟的曹宣,现在又能指望谁来恢复他的皇子和太子身份呢?此时曹宣自然已经不再是主子而是皇家的奴才了,所以作品又交代,和黛玉也就是和曹宣同一天生日的袭人,在湘云又给四个丫鬟送来四个戒指前,早就得到了宝钗的戒指。这个细节的寓意是:作为主子的宝玉(以宝钗代之)变成了只能充当奴才的曹宣(以袭人代之)除了贾环灯谜外,最为直接地来暗示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的细节,就是圣上给北静王鹡鸰香念珠,他又转赠宝玉这个细节了。北静王指代了顺治的假七子隆禧。古代天子蜡祭之神共八位,其七水庸。故按照射覆式谜语手法,隆禧为天子的第七个儿子就好比“水庸”了。“水庸”谐音就是“水溶”所以北静王名水溶。他生日干支丙午,死日干支丁未,丙午和丁未的纳音五行为天河水,所以又称北静王为水王爷。宝玉假生日丙戌和隆禧生日丙午重新组合的结果还是丙戌和丙午,而用隆禧生日来指代宝玉生日(因为他们都是顺治七子)就是同一天了,而如前述隆禧生日和曹宣的2月2日生日合在一起就是荷花生日,所以元宵节时说水王爷送来了字联(寓生辰八子可合二为一之意)和荷包(寓荷花生日)宝玉被当成了死人,所以二人只能死后相遇,而隆禧死于戊申时,戊申的纳音五行为大驿土,所以宝玉就只能“路谒北静王”了。北静王生日时送了和通灵宝玉一模一样的玉,是在暗示宝玉是顺治的真七子即“真宝玉”隆禧是顺治的假七子即“假宝玉”北静王穿“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因为在隆禧死前他活着的兄弟加上宝玉共为五人(五爪)排在第一位的二哥福全生于癸巳年属蛇(蟒袍)鹡鸰香念珠这种东西有两个特征,一是其“鹡鸰”之名被比喻为兄弟关系,二是此物即念珠共由18枚组成,俗称18子。太祖为显祖长子,太宗为太祖八子,顺治为太宗九子,故从帝王延续香火的角度顺治就是“十八子”了。他共有九个儿子即“九子”故顺治的九个儿子和顺治自己的排行加在一起顺治也就成了“十八子”了。故这个能送念珠的圣上,就只能是顺治了。而先后接受念珠的北静王和宝玉,就一定是顺治的两个在排行上最为亲密的兄弟了。明白这些,才能明白为什幺在甄宝玉挨打的时候甲戌本出现了如下批语了:“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故闺阁庭帷之传。”
这个唯一最为明确地表明作品创作主旨的批语(“实因”二字点此义最明)在我的解读中终于获得了最为恰当准确的理解和阐释。
(~国学论坛《红楼梦》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情节,就是贾芸先是称宝玉为父亲,后来又改称他为叔叔。贾宝玉此时指代的是顺治假七子隆禧,贾芸此时指代的是宝玉未死被立为太子和变成曹宣,《说文》“淮南王说,芸草可以死复生。”
宝玉变成曹宣好比他转世又重新出生了一样,也就是好比小了一辈一样。即曹宣的前身若为“父亲”曹宣就好比“儿子”了。与这个构思相配合,作品又写孙绍祖说娶迎春是降了一辈,此时孙绍祖就是指代宝玉的顺治七子身份,迎春就是指代宝玉的太子身份。顺治立宝玉为太子,就是恢复了他的皇七子身份。则“假宝玉”隆禧先是取代了“真宝玉”成了父亲,后来当“真宝玉”恢复了皇七子身份成了父亲时,他的弟弟隆禧这个“假宝玉”自然就变成叔叔了。至于如何从数理逻辑上更无可辩驳地证明这个构思,就不遑赘述了。(原载“中国文学网”
无广告 纯净版 taoxinys.com 老司机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