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又有一个穿绿衣的木人在中门击鼓。
第二层木阁可以报告十二个时辰的时初、时正名称,共有二十四个司辰木人,手拿木牌,牌面依次写着子初、子正、丑初、丑正等。
每逢时初,时正,司辰木人按时在木阁门前出现。
第三层木阁专刻报的时间。
共有九十六个司辰木人,其中有二十四个木人报时初、时正,其余木人报刻。
例如:子正:初刻、二刻、三刻;丑初:初刻、二刻、三刻,等等。
第四层木阁报告晚上的时刻。
木人可以根据四季的不同击钲报更数。
第五层木阁装置有三十八个木人,木人位置可以随着节气的变更,报告昏、晓、日出以及几更几筹等详细情况。
这一套整个装置的运转依靠恒定的水流推动水轮做间歇运动,带动仪器转动,因而名之为‘水运仪象台’。
”稍顿下,轻呼出口气,叹道:“可惜老夫当时被贬,未在东京,否则定要参与此盛事。
”“我靠,长见识了。
这他妈也太先进了,想不到这时候就有这么先进的东东了!”沈醉不禁听得目瞪口呆,愣愣不语。
更惊诧于早在东汉时期,张衡就已发明了齿轮。
苏轼道:“元佑七年,苏老相公曾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次年即辞,现正知扬州,今年已有七十五岁高龄。
”“唉,可惜!若是苏老相公在京,再请得他前来相助,这钟表想必能早日制成!”沈醉不禁叹道。
苏辙笑道:“苏老相公虽不在京,但当时曾帮苏老相公制作水运仪象台的一位重要助手便在东京。
正是现任吏部尚书的韩公廉韩大人,沈相公若能请得他相助,也是一样。
”沈醉心喜,瞧着苏轼、苏辙二人,突然道:“冒昧请问一句,不知您二位跟苏老相公可是亲戚?”苏辙笑道:“咱们虽同姓苏,却并不是亲戚,倒是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
”苏轼却瞧着沈醉与沈括,笑道:“我也冒昧问一句,不知您二位可是亲戚?”沈醉与沈括相视一眼,不禁摇头失笑,随即众人对望一眼,哈哈大笑。
笑毕,沈醉召了小二来请三人点菜。
席间,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宴罢,沈醉请着三人作陪,一块儿去了韩公廉府上请其来参与研制钟表之事。
韩公廉听毕沈醉的解说后,即满口答应,何况这多人来请他。
自此,每日早朝散后,三人便即相聚于沈醉家中,共同研制钟表。
其齿轮与杠杆擒纵系统,前人都已研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个动力系统。
这个沈醉却是清楚,他记得中学还曾跟同学拆过一座机械钟,大体记得里面的许多构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提供机戒表动力的游丝,也即是上发条存力的装置。
所以研发还算顺利,最主要的问题基本都已解决,剩下的便是调制齿轮的大小让表针的走动协调准确。
~~~~~~~~~~~~~~~~~~~~~~~~~~~~~~~~~~~~~~~请支持佣肖新书《懒仙》~!第176章出使大理最快小说首发整理-8-30133606字数:4462六月初三日晨巳时,大宋皇宫文德殿内。
文武百官三呼叩首参拜过皇帝赵煦后,起身分列两旁。
赵煦居中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威严,扫了下面群臣一眼,开口道:“众卿有事请奏!”话音方落,礼部尚书苏轼出列,奏道:“启奏陛下,今有大理国使臣前来觐见。
现正于宣德楼外侯旨,请陛下下旨召见。
”“巧了,大理使臣,却不知来的是谁?”沈醉听得苏轼之言,不由心道。
嘴角浅浅一笑,望了望殿门口,有些期待大理使臣快些进来。
赵煦在上“哦”了一声,道:“正旦朝贡已过,却不知大理使臣前来求见有何事情?”苏轼道:“臣曾向那使臣打听,听其所言,说是大理如今当政的保定皇帝准备退位为僧,传位于其皇太弟,因此特遣使前来报知,并请册封。
”沈醉听至此,心中不禁叹道:“唉,保定帝终于要出家做和尚了!”大理的“皇太弟”,他自知便是他的岳父大人,段誉他爹,江湖武林中向有风流浪子之称的大理镇南王段正淳。
想及段正淳之风流,心中不由笑道:“以我这老丈人的脾性,想来到他退位之时,是断不会到天龙寺去出家做和尚的。
”赵煦点了点头,转向龙椅旁的侍立太监道:“你去宣德楼外领大理使臣前来觐见!”“奴才领旨!”太监躬应一声,领命而去。
约有半柱香时间,太监小跑至殿门外,躬身向殿上的赵煦复命道:“回皇上,奴才已将大理使臣引至殿外。
”“宣!”赵煦简简单单吐出一个字,望向殿门处。
殿下众人也皆往殿门处而望,沈醉自是在列。
“宣,大理使臣上殿觐见!”太监领命,退到一旁,一摆拂尘,高声呼道。
不多时,一人从殿外的台阶上拾级而上,刚露出头来,沈醉便一眼瞧见并认了出来,却是朱丹臣。
只见朱丹臣略往殿内扫了一眼,便即低头跨步而进,到得殿中,一摆衣襟,下跪拜道:“大理使臣朱丹臣参见上国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赵煦摆手道:“贵使不必多礼,请平身!”“谢陛下!”朱丹臣拜谢后起身。
然后又拱手道:“吾国国君保定皇帝今看破红尘,欲退位为僧,现决于七月十五中元节传位于皇太弟即位登基,故特遣下臣前来告知,并请册封之事。
这是国书,请陛下御览!”他说着,从怀中抽出一个卷轴来双手呈上。
那名侍立太监正在殿旁,不待赵煦吩咐,便即上前接过了朱丹臣手中的卷轴,往殿上送去。
到得御案之前,解开封绳,将卷轴展开,置于赵煦面前,随即躬身退在一旁。
赵煦就案而看,殿下朱丹臣低头垂目,正襟而立,静候待命。
正在此时,耳中却传来一个声音道:“朱四哥,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否?”声音清晰可闻,如在耳边相语,但却是让人分辩不出究系从哪方传来。
朱丹臣不由得吃了一惊,心道这大殿之上,谁敢无视皇帝威严这般放声说话。
左右一瞧,却见左右两列文武百官并无反应,看来却是并无听见。
略一思忖,便即想到这说话之人用的乃是武林中的一门高深内力运用之法,唤做传音入密。
这传音入密的功夫并不甚难练,唯一的要求就是需内力高深方可使用。
这人既能用出,便说明他内力定然高深。
再加这人声音甚是耳熟,又叫他“朱四哥”,这些条件结合起来却是让他已然想到了这传声的人是谁,自是沈醉。
只是却令他有些难于置信,猜不到沈醉为何竟会在这大宋皇宫文德殿内。
眼光左右相瞧,正要寻这沈醉在哪里,沈醉声音又即传来,道:“朱四哥,你往左边瞧!”这一回,他却是故意透露了声音的来源方向,好让朱丹臣闻声好找。
朱丹臣却是并不敢转头,怕让人瞧见失了礼仪。
当下闻言只是转动眼珠,寻着声音往左边斜眼瞧去。
只见左列文官中段,沈醉正身穿大宋朝服赫然而列。
见他眼光瞧来,浅浅笑了笑打招呼。
朱丹臣见他身穿朝服,心中更是惊讶。
又见他列于中段,显然官品不低,眼光顺而直下,往他腰旁所挂锦绶瞧去。
他却是也了解这大宋官员朝服的品阶区别处在哪里,并知晓何花纹代表哪一品,瞧见沈醉腰间所挂的锦绶花纹乃是正三品衔,又是吃了一惊,心道:“这位沈公子当真是有点儿神通广大,短短数月不见,竟然成了宋廷的正三品大员。
”他心中虽有许多疑问,只是却苦于不会传音入密,因此并不能以此法向沈醉问询。
这时沈醉声音又传来道:“朱四哥,我现下就正住在这东京城里。
我给你说个地址,待会儿你出宫之后便可去那里,婉儿也在。
”说罢,便即向朱丹臣告知了地址,然后便不在说话。
不大刻,殿上赵煦业已将保定帝亲手所书的国书阅毕。
向朱丹臣点头道:“此事朕已知晓,贵使可先回驿馆休息,朕这便与众卿家商议此事。
”“谢陛下,如此下臣便先行告退了!”朱丹臣拱手说道,随即下跪行了一礼,往后退出殿去。
赵煦直看着朱丹臣退出殿外,下了石阶远去。
拿起御案上的大理国书,递给旁边的侍立太监吩咐道:“你将此宣读一遍!”侍立太监躬身应是,双手接过,然后走至台前,高声宣读。
读罢,让众官员都清楚内容之后,赵煦便与大臣们商议此事。
是延用宋廷对保定帝的封号还是重新册封,是否要加封,又用何封号以及送何贺礼之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派何人带队出使庆贺大理新君登位。
赵煦刚刚发言向众官员问询派何人出使大理时,沈醉当即出班请命道:“臣请出使大理,望陛下恩准!”说罢,还怕赵煦不答应,却又用传音入密道:“皇上啊,您可千万得答应,也给为师趁机放放假。
而且,我与大理国皇子段誉乃是相熟的好朋友,这出使大理之事,由我去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他本想说与段誉是结拜兄弟的,只是怕赵煦听了认为他这大宋皇帝,凭白矮了一个他大宋属国的皇子一辈,心中不高兴不会答应,才改口说是好朋友。
赵煦也知用传音入密说话,旁人是听不见的,所以并不惊讶。
听罢沈醉所言,道:“沈学士肯出使,那是再好不过了。
众卿可有异议?”最后一句则是向众官员相问。
众官员并无异议,并有人出言赞成,赵煦当即准奏。
着礼部为沈醉出使之事安排一应事宜,并着殿前司安排护卫随行的军队,然后便宣布退朝。
早朝散后,沈醉仍即照例往内书阁见驾。
到得之后,便先行向赵煦谢过了殿上之事。
赵煦只道这是做徒弟的本分,是应当的。
沈醉明日早朝请了圣旨,便要带队出使大理。
分别在即,沈醉便多教了赵煦几招剑法,并亲自陪他喂招练了会儿剑这才告辞出宫。
回到家中时,朱丹臣早已到得多时,同来的却是还有傅思归,只是早朝时并未随同朱丹臣一起进宫觐见。
他二人正由燕千寻、木婉清、阿碧三女在院中相陪说话,武松与李清照二人却是也在一旁相陪末座,看着他们说话。
沈醉进得院中,便即上前与傅、朱二人见礼。
礼毕,朱丹臣当前吟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轻叹一声,向沈醉拱手道:“料不得沈公子竟还有这样的好文才,难怪能够一举得中状元,授封翰林学士。
”他二人来得这一会儿,自是早从三女处得知了沈醉如何当了官的事情。
只是赵煦之事,三女却是并未提及,只说沈醉是凭真本领考中的。
关于赵煦身份之事,包括武松在内,他们五个知情者早有言要严守秘密,不可随便告之于人。
沈醉闻得朱丹臣之言,再次为之汗颜一番,口中客气了两句,即笑道:“我已向皇上请命得到了出使大理的差事,明日早朝请了圣旨后便可带队与你们一起动身回大理。
”朱丹臣、傅思归二人听道是由他带队出使大理,自是十分高兴。
相谈一会儿,到得午饭时间,由沈醉作东,众人一并往宝香斋用饭。
饭罢,朱丹臣、傅思归二人即告辞回瞻云馆,说道明日一早再见。
沈醉这次带队出使大理,自是要带着燕千寻、木婉清、阿碧三女一同前往。
三女既知明日要早,便说要与石清露道别,却是带着李清照一同去往玉颜堂。
沈醉则带着武松回家,等候沈括与韩公廉二人前来研制钟表。
因他每日散朝后皆要往内书阁见驾,每日回家向不准时,是以沈括与韩公廉二人同他商议之后,便干脆等到午饭过后才一并前来。
回到家中,候不多时,沈括便与韩公廉相携前来。
二人也都参加了早朝,自知他明日要出使大理之事。
是以今日便也并未动手研究,而是商量了下他走后的研究事宜,最后决定将目前研制出来的所有东西都移交沈括目前在东京的家中,他走后,每日由韩公廉到沈括家中二人共同研制。
商量毕,便即招呼了下人动手搬东西,搬到沈括停在外面的轿内。
随即三人又在门外说了会儿话,沈醉便送二人上轿离去。
目送二人乘轿离去,沈醉却是也不回院,招呼了武松直接往周侗家而去,向周侗道别。
说了番道别话语,又吃了几杯道别酒后,即又告辞离去。
随后,沈醉却是又带着武松去拜访苏轼。
出使准备之事,赵煦着礼部一应安排。
沈醉带队出使,自是要同苏轼这礼部尚书碰碰面商量商量具体事宜。
想着到得大理后,会见到自己的结拜兄弟段誉,沈醉又亲自向苏轼求了两幅字。
一幅准备当作礼物送于段誉,一幅则顺便求来自己私家收藏。
送段誉的那幅请苏轼写了《水调歌头》,他自己这幅则请苏轼写了《念奴娇》,两首词自都是苏轼之作。
他如今与苏轼关系不错,求两幅字自是不成问题。
见苏轼答应的痛快,他还想着以后有机会多求几幅来收藏。
从苏轼家中出来后,天色已是不晚。
回家之时,沈醉带着武松在家中附近的大街上找了家装裱书画的店铺,给了他们双倍的工钱让他们连夜装裱,说道明晨来取。
回到家中后,燕千寻、木婉清、阿碧三女以及李清照已然回来,阿碧正在院中教李清照弹琴。
见他二人回来,俱来迎上,院中就座之后,燕千寻道:“相公,我们今日本是去向石姐姐告别的,谁知石姐姐听说